近日,随着一列冷滑试验车从西延高铁耿镇线路所缓缓驶出,一路向北开往铜川,标志着这条备受关注的铁路线离通车目标又近了一步。然而,在这看似顺利的建设进程背后,却隐藏着违规操作 —— 有知情人爆料,项目中标单位河北科信特种橡塑有限公司(下称 河北科信)在合同明确禁止转包的铁律下,公然将隧道止水带合同违规分包,其行为已涉嫌违反国家强制性法规。
翻开西延铁路项目招标文件(编号:XYJG-002),第二章第 14 页 1.10 条款赫然载明:本招标物资不允许转包或违法分包。无独有偶,河北科信签署的中标合同第 17.2 条款亦作出刚性规定:卖方不得转包合同物资。双重禁令如同两道紧锁的闸门,本应严防违规操作的发生。
但司法文书却揭开了线 号案件等相关材料证实,河北科信竟将 GZ05 包件的止水带合同物质,擅自分包给某橡塑有限公司。
建设工程领域专家对此严正指出:铁路工程中的甲供物资,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安全,必须由中标人直接组织生产。这种绕开合同约束的分包行为,会导致质量责任链条断裂,一旦出现问题将难以追溯,整个质量责任体系形同虚设。
业内人士梳理发现,河北科信的行为已同时触碰多条红线:《招标投标法》第四十八条明确禁止中标人转让中标项目;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》第七十八条规定,违法分包最高可处合同价款 4% 的罚款。
防水板与止水带是隧道工程的 生命线;,堪称抵御地下水渗透的最后一道屏障。 某铁道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。
依据 2024 年新修订的《铁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》,此类违法分包行为一经查实,涉事企业将被取消 1-3 年投标资格,这意味着其在铁路建设市场的生存空间将受到重创。
业内人士认为,当白纸黑字的合同禁令沦为任人揉捏的废纸,当关乎千万旅客生命安全的核心铁路物资被当作牟取私利的 转包生意,铁路工程的安全红线如何守得住?
此案所折射出个别企业的失信失守。业内强烈呼吁,必须尽快建立跨项目违规行为数据库,对失信企业实施 一票否决 制度,让失信者在铁路建设市场无处遁形。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万亿级铁路投资真正用在刀刃上,才能让每一段铁轨、每一座隧道都经得起时间和安全的检验。